青海都蘭“小蘿卜”為群眾增收上萬元
(資料圖片)
題:青海都蘭“小蘿卜”為群眾增收上萬元
作者 孫睿 鄧逸帆
9月豐收時節,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都蘭縣宗加鎮蘿卜長勢喜人。
都蘭素有“柴達木糧倉”的美譽,得天獨厚的光、熱、水、土條件造就了柴達木盆地綠洲農業和草原畜牧業,給青稞、豌豆、馬鈴薯、枸杞、藜麥等作物和優質牧草的生長創造了絕佳環境。
據都蘭縣宗加鎮長美大根蘿卜種植基地負責人王海泉介紹,宗加鎮有著地域廣闊和氣候溫和干燥的優勢,蘿卜生長周期短、產量高,投資成本低,經濟效益可觀。
“借助企業的銷售渠道和技術支持,我們推進蘿卜產業從種植、管理到收購、加工、銷售等環節的規模化經營和產業鏈延伸,將這些小小的蘿卜走出國門銷往日本、韓國等周邊國家,促進農業增效,農民增收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,為都蘭縣打造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開辟了一條新路徑?!蓖鹾Hf。
王海泉說,今年基地共種植6000余畝蘿卜地,每畝產量都在20000斤左右,曬干后一畝地也可以達到1000斤的產量,收獲后主要銷往日本、韓國等國家,畝產效益在5000元左右,不僅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,還吸納本地勞動力500余人,以發放工資的形式為群眾增收3萬元。
“今年在基地務工,每天工資300元,每年忙著3個月,每月收入1萬元,而且離家也比較近,還能顧家,一舉兩得。”務工人員馬福炎說。
都蘭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,今年以來,宗加鎮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,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,將各個碎片化的“撂荒地”集中起來統一統籌規劃,幫助企業形成6000余畝種植規模,促進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,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。同時,宗加鎮按照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把小蘿卜種出大效益。一批批新農人以種植蘿卜作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,帶動周邊、鄰村3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。(完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