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海關20條措施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
深圳新聞網2023年8月12日訊(深圳晚報記者 李超) 跨境貿易進出口貨物“直裝直提”、海關業務線上辦理、深圳海關移動服務應用“i深關”查詢通關進度……近日,深圳海關再放“大招”,推出優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,開展為期4個月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,其中一系列智慧海關建設方面的科技創新手段助力外貿保穩提質,為企業通關順暢提速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(相關資料圖)
從“人員跑”變“數據跑”
跨境貿易進出口貨物“直裝直提”是深圳海關強化科技賦能,為進出口企業創造便捷快速的船舶通關服務的一項有力舉措。據悉,由于海運物流模式特點,貨物在口岸辦理通關手續的時間通常以“天”計,進口水果等時效要求高的產品如滯港時間久容易導致品質變差,出口貨物也可能因為生產作業安排等因素無法如期上船。
為提高海運口岸貨物通關效能,深圳海關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,依托“提前申報”模式,開展“船邊直提”“抵港直裝”業務。進出口企業可在“i深關”進行業務掌上申報,提交貨物和物流等基礎信息后,海關、碼頭企業根據業務情況同步進行審核、確認,并反饋提/還柜的具體方式,實現“一次申請、同步確認、快速辦理”。同時,進出口企業還可以通過關聯手機號碼、電子郵箱等方式,及時獲知業務辦理進度,降低溝通成本,提高業務辦理效率。2023年上半年,深圳各海運口岸共監管進口貨物“船邊直提”和出口貨物“抵港直裝”1.3萬標箱。
據悉,作為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的一項重要措施,深圳海關還計劃搭建海運對企服務平臺,推動與港口碼頭共享船舶動態、抵離信息等,打通海運數據壁壘,提供通關物流流程狀態查詢、無紙化辦理等服務,讓“無形的數據”串聯碼頭企業、船代公司和貨主公司的“有形”需求,從“人員跑”變“數據跑”,實現進出口貨物通關“大變身”。
促進數據傳輸便捷化
深圳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自2022年4月全面上線以來,為各類航空相關主體提供通關、物流以及政府服務等功能,將通關資源和物流資源進行結合,實現以電子運單為基礎的“通關+物流”業務流程一體化,更好服務灣區要素流動、航空業態發展。
據了解,航司、貨站等主體通過該平臺實現免費數據交換傳輸服務,線上辦理批量導入報關單等各類通關單證、查詢貨物“通關+物流”全鏈條重要環節狀態,以及辦理查驗預約和提醒等功能。在這些無紙化的流程中,有效提高效率,人工跑腿次數大幅減少,節約企業人力物力,實現空運業務的“一次錄入、一單多報、一站獲取”,促進數據傳輸便捷化、數據鏈條可視化、監管服務便利化。一個個“信息孤島”正連成“數據環島”,讓數據跨時間、跨空間、跨業務分秒間可達。
按照深圳海關優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安排,目前,深圳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正在建設4.0版本,通過不斷拓展升級,“量體裁衣”為企業新增檢驗報告查詢等服務功能,屆時企業通過檢測編號、手機號即可輕松查詢檢測進度。
據了解,作為深圳海關“智慧海關、智能邊境、智享聯通”的“三智”建設項目,該平臺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出27個服務事項,共407家次企業申請4746票預約查驗單,傳輸物流數據超302萬份。
“云服務”保障“通得快”
近年來,深圳海關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,打造一系列便捷通關“云服務”,面向各類業務場景梳理“關企e視通”業務需求,推出“云確權”等多種便利功能,助力企業食品出口、單證驗估等業務“掌上辦”。
深圳海關移動服務應用“i深關”自開發上線以來,持續為用戶提供“掌上查一掌上問一掌上辦”的“零接觸”服務模式。目前,該平臺服務功能更加豐富完善,新增跨境電商個人消費、稅款、通關數據查詢功能,廣泛應用于口岸通關各類場景,已上線旅客資訊通、關稅退補稅通知、車管預約等159個“云服務”事項,超89萬次的企業和個人享受到科技賦能帶來的數字紅利。
深圳海關方面透露,還將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,以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、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為契機,推進平臺智慧建設、支持外貿產業升級和新業態健康發展,持續用科技創新手段彰顯智慧海關建設“新成色”。來源:深圳晚報
關鍵詞: